琺瑯是指金屬表面覆蓋釉質(zhì)(玻璃薄層)的工藝(品)。是以礦物質(zhì)的原料按照適當?shù)谋壤旌?,分別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,經(jīng)焙燒磨碎制成粉末狀的彩料后,再依其琺瑯工藝的不同做法,填嵌或繪制于以金屬做胎的器體上,經(jīng)烘燒而成為琺瑯制品。
古代的工匠使用琺瑯或玻璃,是因為它可以代替珠寶*飾或禮儀用品中的名貴寶石,也就是說,琺瑯作品中的顏色*早是用來仿制特定寶石的,如鈷類顏料顏料可以代替稀少的青金石。
琺瑯的基本成分為石英、長石、硼砂和氟化物,與陶瓷釉、琉璃、玻璃(料)同屬硅酸鹽類物質(zhì)。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“釉”;附著在建筑瓦件上的稱“琉璃”;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“琺瑯”。
琺瑯器作為藝術品收藏中的一個門類,也吸引了廣大的收藏愛好者,收藏對象以景泰藍居多。我們所指的景泰藍收藏是指晚清和晚清以前用手工制作、工藝復雜的景泰藍,當時景泰藍工藝的每道工序都有很高的要求。
琺瑯藝術正是凝結(jié)了時間與空間孕育而生的,它不會隨著流逝而黯淡,更不會隨著年月而消失,它保存于上百年的蹉跎里,依舊絢爛如初。
請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以登錄
...